当前位置:单县公益

单县朱启舜学雷锋做好事 四十五年不停步

来源:大众网菏泽频道   作者:李硕   2014-11-04 10:43:00

  大众网菏泽11月4日讯(通讯员 李硕今年75岁的朱启舜,是单县终兴镇朱双楼村退休教师,从1969年起义务修桥补路,四十五年从未间断。过去仅限于家和学校的一段路,后扩大至周边各村及终兴镇至时楼镇的县道,并引导20多名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组建了"夕阳红义务修路小组",修路总里程延伸到70公里,桥梁30余座,添置、修理工具花费近万元。与此同时,他还为周边十几个村书写天气预报、编写墙报、宣传环保常识、创办农家书屋,义务为外出村民看家护院,为孩子们讲道德课。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公益活动的忙碌,朱启舜老人的哮喘病加重,引起在城区工作的儿女们的关注。儿女们凑钱在单县新城区的永顺国际花园购买了一套楼房,希望年迈的父母进城居住,安享晚年。

  朱启舜老人割舍不下乡下的大事小情。"我离开了村,就不能修桥补路了,就不能给乡亲们预报天气了,农家书屋就没有人管理了……"朱启舜老人对子女们说。起初,朱启舜老人和老伴周一进城,周六便驱车20多公里回乡下老家,利用周末和老朋友们维修道路、张贴报纸、预报天气等。子女们发现后,认为父亲比完全住在乡下还辛苦,并且骑电动穿梭于城乡之间,十分危险,遂劝导老人说:"您在老家学雷锋,进城一样能做好事!"老伴儿也跟着开导:"咱们住在乡下,孩子们都不在身边,他们能不担心么!"

  随后的一年间,朱启舜老人仍固执地遵循自己当初的"计划",城乡两头跑,舍不得老家的"事业"。

  天气渐凉,朱启舜老人的哮喘病加重,儿女们下了"最后通牒",其不得不"就范"。就要进城长期居住了,他放不下干了半辈子的公益事儿,便召集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开了一个特别的会议,重新选任了修路、宣传、书屋领头人和管理者,大家表示,"老领导"进城,大家的公益活动要一如既往地开展下去。

  朱启舜老人"定居"的家与仟山公园毗邻。每天一早,朱启舜转遍公园的角角落落,捡拾弃物,清扫路面,掩埋粪便,浇灌苗木,宣传环保常识,传阅报刊杂志,清理垃圾广告,忙得不亦乐乎。这位"不速之客"引起了公园管理部门的注意,决定给予朱启舜一定的工资报酬。老朱婉拒道:"如果要钱,我做的就不是义务工了,也就失去本质意义了!"

  听说县政府要挖掘编撰红色湖西抗战、解放史,朱启舜又忙活开了。他逛公园、遛广场,专访老者,搜集线索,收获颇多。一天,他碰到住在清华园小区的88岁的王品高老人,了解其亲身经历的王岗战斗、光复县城等珍贵翔实史料,向有关部门提供了万余字的回忆录。

  朱启舜老人受聘文化监督员,明察暗访网吧,规劝、制止未成年人上网。他还加入了志愿者联合会,为寒门学子捐款,"一对一"上门辅导孤儿孙家栋记日记、写作文……

  朱启舜老人虽身居县城,但一直牵挂着老家的公益事儿。他几乎每天都打电话,了解活动开展情况,鼓励老朋友们为农村文明建设奉献夕阳余热。

  "无论在乡下还是在城里,我都会把做善事进行到底!"朱启舜老人坚定地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娜

相关新闻

单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