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旅游

单县古八景

来源:大众网菏泽频道   作者:   2013-06-07 22:24:00

    单父古城,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名胜古迹随处可见。流传较广的是古单八景。


    琴 台 夜 月

    琴台位于古单城南堤之上,春秋时单父宰宓子贱曾在此抚琴,留下《鸣琴而治》的佳话。后人在原址修筑琴台,以示怀念之情。台高数丈,呈半月形,每当皓月当空,登台远眺,银辉洒处,朦胧如水,令人心旷神怡,有置身仙境之感。古人曾题诗一首,描绘出一幅琴台夜月图。诗日: 
    高高城上台,皎皎空中月。 
    台空中正明,莹若冰壶洁。 
    宰邑宓子贱,事简人和悦。 
    瑶琴时复弹,阳春飘白雪。 
    悠悠千载间,蟾光共清澈。

    

    吕 井 寒 泉 

    单父城内,水井虽多,但多为苦水,居民百姓,要到城外担水吃。但今城南关(古城则是属于北关),护城堤内却有一口古井,水是甜的,群众叫它“仙人井”。说起井的来历,与吕洞宾有关。 
    一天傍晚,吕洞宾出游归来,路遇一位白发苍苍的考妈妈艰难地提着一瓦罐水,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地往前走着,非常吃力。吕洞宾上前问道:“老妈妈,您这是从哪里提来的水?”老人说:“我家就住在城北关,房前虽有一口井,可井水苦涩难吃。城里没有甜水井,只好从堤外提水吃。我无儿无女,只有自已提,年岁大了,不行喽!”说着掀起衣襟,擦擦脸上的汗水,又提起水罐艰难地向前走去。 
    吕洞宾看着老妈妈渐渐远去的背影,顿时起了怜悯之心,急忙追上去说:“老人家,从明天起,您就不用到城外堤水了,您房前的那口井会变甜 的!”说完就先走了。等老妈妈赶到家门口时,见这位过路客人向她房前的那口井内投入几把沙子,转眼就不见了。 
    老人觉得奇怪,想起刚才过路客人的话,半信半疑地从井里打了一罐水,一尝惊呆了。井水的苦涩味没有了,变得甜滋滋的,比城外提来的水还甜。 
    此事顿时传开了,大家都说老妈妈遇上了仙人。从此,大家都从这口井里打水吃,再也不用跑到城外去取水了,并把这口井取名“仙人井”,成为单城八景之一。 
    今此井位于古单城北堤之下,至今井泉旺盛,可以饮用。明代夏维藩曾题诗一首,赞美此事。诗日: 
    闻道吕洞仙,往往游尘境。 
    小住是何年,穿此丹两井。 
    分明象吕形,默默无人省。 
    修绠汲不枯,寒月浸愈冷。 
    仙迹去不还,今人徒行颂。

    

    栖 霞 晚 照

    古单城护城堤西南角有一土台叫栖霞山,又名老山堤顶。每当夕阳西下,台上余辉灿然,缤纷如锦,蔚为壮观。明代夏维藩曾题诗日: 
    有山不数仞,乃近城南堤。 
    秋崖生紫翠,林樾荡烟霓。 
    夕阳透锦梭,掩映相低迷。 
    迥无尘埃扰,而有幽人栖。 
    我来聊乘暇,披云一攀跻。 
    安得谢轮鞅,鹿豕同招携。

    

    岍 山 积 雪

    古单城东南有张堌堆,土台高耸,柏树成荫,野枣丛生,人称玕山。寒冬时节,大雪初霁,玕山冰雕玉琢。踏雪登高,观赏古城雪景,另有一番景象。古人曾题诗,描绘玕山积雪。诗日: 
    岍山名亦奇, 而况冬叠雪。  
    高处不胜寒, 崚嶒生玉屑。  
    人在水晶宫, 天空鸟飞绝。  
    银海眩生花, 玉楼起寒裂。

    

    涞 河 归 帆 

    涞河穿古单城北堤而过,向东北方向流去。刘邦起义时曾从此经过,歇马饮水,所以又称汉王河。当时河身广阔,大水浩渺,碧波千顷。每当夕阳西下,归帆点点,舟楫相连,颇富诗情画意。明代夏维藩曾题诗赞日: 
    祖曾经此,河流自得名。 
    千年余王气,一脉抱山城。 
    况复通南北,鳞鳞贾舶轻。 
    归帆残雨外,沙溆夕阳明。 
    树色连丰沛,年光老杜衡。 
    今人徒延伫,驰景系幽情。

    

    青 冢 暮 云 
    古单城西南隅有一片荒冢,青草覆盖,翠绿葱笼,人称青冢。傍晚在此观云,青烟紫气皆呈龙凤之形。古人曾题诗赞日: 
    瞻彼原上冢,草色何青青。 
    中藏谁氏骨,而以昭君名。 
    惟进日将暮,但见闲云横。 
    悠悠本无意,卷舒若有情。 
    愁恨几时消,行人感慨增。

    

    普 照 晨 钟 

    古单城西北有大佛寺,又名普照寺,为单父最大庙宇。寺内藏经阁,有明代大书法家雷鲤所书藏经阁碑文、“藏经阁”石匾。每当曙光初现,寺里钟声阵阵,传闻数里,闻者有超凡脱谷之感。古人有诗日: 
    曙色晃招提,鲸鸣自相应。 
    几杵彻云衢,几杵堕鹤径。 
    催飞天上鸟,惊破人间梦。 
    扰扰五更寒,倚枕先时听。 
    却输老衲间,蒲团方入定。

    

    仙 桥 流 水

    古单城北堤有石拱桥,相传为吕洞宾、蓝采和所建,故名仙人桥。桥下流水潺潺,碧波荡漾,水桥相映成趣。古人有诗相赞。诗日: 
    谁把长虹腰,跨此汉王河? 
    底事闻故老,昔有仙人过。 
    仙人去不返,名因流素波。  
    瓢瓢仙子裳,水光忆青罗。 
    何时重归来,破此千古讹。 
    

    光阴流逝,时过境迁,古单城八景,多已不复存在。但流传下来的诗篇,却把古单城的美景展现在今人面前,令人向往,令人留恋。

    

    1、青山羊与羊肉汤

    地处黄河故道的单县,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一个小县城,却是个藏精蓄气的地方,一不小心竟出了数几中华第一:百寿坊的羊肉汤,那是中华第一汤,故道里的青山羊,那是中华第一羊……当然,按照现代人的思维习惯,这一切或多或少都有点虚张声势,我与我的朋友们,独独看好早在一九七七年就列入山东省重点保护文物的中华第一坊。

    阳春二月,春寒料峭当中,我们一路走在麦田深绿,柳丝青浅之中,端底是二月春风,有情无意,便把个早春的故道梳理得温润可人。然而车子一过故道,也只几十公里,这里的寒气仍显浓重,柳色也淡去许多,桃杏梨花,也还正大梦沉沉,不一时来到与河南商丘毗临的单县城里,但见一街两旁,贴红挂翠,年节的气氛余音袅袅,却早人车稀疏,偶尔走过一些老人孩子,也还是冬装雍肿,街边的树也懒懒尚未出芽,就好像整个小城俱都在冬春之间的季节里徘徊,走不出又退不回的感觉,端底是迷茫又生涩。

    一路同行的寒江,是常到此地淘宝的旧人了,车上装有导航仪,直接输入百寿坊,那导航仪倒也乖觉,立时开始工作,一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前方到达目的地的方位与距离。我与也是首次到此贵地的海丫头,正感叹这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不想等到达目的地下车一看:但见一座现代建筑的厅堂,门楼雕龙绣凤,描金绘银,大红的灯笼高高悬挂,哪里是我们要去的百寿坊?却是一家羊肉汤馆,名字也叫百寿坊的,私底下想:不知这单县城里,还有多少以百寿坊命名的所在!却好在这汤也自有中华第一汤的美称,馆也是一家名馆,看看时间已是正午,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于是泊好车,进入店内。

店很大,分了前后院,所有的服务生一色中式玫红服饰,倒也古色古香,因被告知雅间都客满,我们便只好坐了大厅。厅亦大,几十张餐桌排列整齐,靠近东首    一头有大红丝绒的落地幕布与大红的地毯,想那春和日明之日,良辰美景之时,这里正是一些婚嫁与喜庆演出的所在,到那时这大厅音乐奏起,新人成双成对,迎送的礼宾队伍成群结队,好一个生鲜活气的所在!

    汤即刻上来,但见雪白的汤汁,竟如草原上的马奶丅子一般,忍不住尝一口,一股香气直冲上来,端的是鲜而不腻,淡而不薄,竟说不清的味道,说是羊汤,却无一丝腥膻,反倒几分奶香与花香,说奶香又品不出牛奶与羊奶,花香呢,又说不清桂花还是茉莉,不禁让人连声叫绝:这天下第一汤果然名不虚传。

    单县的羊肉汤好,因为羊好。羊好,因为地方好。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羊了。单县城南十五公里,便就是历史上的老黄河渡口,老渡口北的黄岗,曾经为单县第一镇,就在这个地方,历史上有过许多次黄河泛滥的记载,想那当日黄河两岸高耸,南北坡地浩翰起伏,水草丰美,正是羊们牛们的天堂所在。及至后来黄河改道,洪水泛滥,家园被毁,田地吞没,洪水退后留下了坑坑洼洼,到处沙丘盐碱,方圆数百里不长庄稼,只一些极耐沙碱的灌木与浅草生长,两岸失去田园的百姓也只得在这里放牧牛羊,同时也放牧满腹的忧怨,与对新生活不弃的梦想。

    单县有史以来便是一方战火频仍、多灾多难又难以归属的土地。上古时这地方有单父之称,因舜帝的老师单卷居住在此而得名。周成王时,曾封少子臻于此,为单子国。春秋初期属了宋国,后来又为鲁国所有,称单父邑。战国初期复属宋国。后宋灭,又改属齐国……至汉刘邦的年代,此地出了个吕雉,后来成了吕后,遂使单父这地方成一方富地,竟三次为县侯国,一次为县王国……至清与民国期间,此地先属济宁道,后为曹濮道,日本占领时建伪单县公署。至1944,以单县东南为依据建立砀山县。1945年改为单虞县。1949年8月,平原省撤销单虞县,恢复原建置,统称单县。1952年11月,随湖西专区改属山东省。

    一年一年,牛羊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生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人们终于在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荒滩上,种出了自己的希望。如今的山东人说起来自己的家乡,总以鲁西南有两件宝而骄傲,且视为国宝,这其中的一件就是鲁西的黄牛,再就是产自荷泽、济宁一带的青山羊了。

     因水土的原因,这地方的羊长不大,当地百姓叫它们“狗羊”,是一种矮小肥胖近似于狗的羊。羊们无论公母,均有角、有髯,额部有卷毛,毛、嘴唇、角、和蹄皆为青色,前膝为黑色,所以又称青山羊。青也不是人们常见的那种黑青或者翠青,却是正青、铁青和粉青,总之青得好看,青得大方,又青得耐人寻味。毛呢,又分了长毛、短毛、粗毛与细毛,其中以细长毛者为多,是单县人拿来加工皮衣制品的上等原料,近年来又成了这个县的传统出口物资之一。说到单县的羊肉汤,那是自十七世纪清嘉庆年间就闻名天下了,据传说上至皇宫下至臣民,那是人见人爱,距今已200多年历史,不仅是一道可口的美食,且有许多药膳功能,已经列入《中华名菜谱》。

    单县的牌坊不光多而且精,因而闻名天下。据民国本的《单县志》记载,从宋代至清末,单县建牌坊百余座,是名符其实的牌坊城。一直到民国末年,这里还存有34座牌坊。当年就在这里,我们驱车走过的路上,一定是凌空飞架着一座座精美的牌坊,所有才有了单县举世闻名的牌坊街、牌坊园等等街名、地名,给古老的县城增添了一抹肃穆庄严,也刻写下多少女性的悲剧命运!
    正午时分,我们来到单县的牌坊街,远远一座牌坊映入眼帘,抬眼望去,端底是斗拱重檐,巍峨壮观。牌坊因为正当街头,只用一些锈迹的铁栅围了,挡一些机动车辆,一应过路行人,便任其在牌坊下来来往往。
    单县的牌坊均为节孝坊,全石结构,四柱三间,构筑精巧,四柱和额枋上雕刻精细,或云龙缠绕,或鹤凤翱翔,或八仙庆寿,或二十四孝等。在单县林立的牌坊中,尤以百狮坊和百寿坊最为气势雄伟、结构巧妙,其严谨的图案、精致的透雕堪称天下一绝。
    百狮坊又称张家牌坊。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文林郎张蒲妻朱氏建,因其坊柱夹座上精雕百个姿态各异的大小石狮故又名百狮坊,额枋透雕数朵缠枝牡丹,石壁盈尺,花繁叶茂,阳光照射,阴影极深,实在叹为观止。牌坊其他部位均为平雕、浮雕或透雕的花纹图案、珍禽异兽,姿态优美,栩栩如生。
    百寿坊,俗称朱家牌坊。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为翰林院孔目朱叔琪妾孔氏建。因其前后坊心精雕百个不同形格的篆体“寿”字,故名“百寿坊”,其结构大体与百狮坊相同,唯底座左右面浮雕的圆形、方形鹤、蟠螭和图案,刀法简洁冼练、造型古朴典雅,又是一绝。
    关于百寿坊的建造,亦有一段妇孺皆知的传闻:过去在苏鲁豫皖一带有民谣道:“金乡的马,沛县的牛,单县出些富户头”,而朱家有地20余万亩,祖上做过大明兵备道副使,当属此一带首富,朱叔琪凭其祖荫庇佑,乾隆年间为翰林院孔目,娶了曲阜阙里孔家女子。孔氏年轻貌美、知书达理,孔氏慕朱叔琪满腹经纶、道德高尚,倒也天作地合。两家做亲时,朱家一步一个元宝,摆成个双趟直至曲阜。孔氏女子嫁到朱家不十年,朱叔琪便溘然病逝,不一日曲阜衍圣公吊丧驾到单县,但见旗牌浩荡、金鼓喧天、刀枪耀眼,战马嘶鸣,从县城到城外十里铺都驻满了兵马。单县县令毕恭毕敬参拜衍圣公,衍圣公令其出殡时在前面鸣锣开道丢纸钱。殡罢丈夫,孔氏不觉问那衍圣公道:“今日死的是你姑夫,他年我死了,你当怎么办呢?”
    衍圣公随口答道:“只要姑母矢志守节、抚孤成立,当奏明皇上,建坊旌表。”
    孔氏得了侄子这句话,从此深掩重门,谨守妇道,这一守就是几十年,整整后半生,她含辛茹苦,抚子成才,终于熬到灯尽油干的那一天。死后,孔家侄子不负前言,遂奏明朝廷,由乾隆帝降旨建坊旌表,皇四子履郡王顒 亲自题诗并镌刻于牌坊额坊上:“数十年来铁骨支,\养生送死总无疵,\冰操劲节光天地,\千古常教奉母师。”
    时隔近三百年,我站在这巍峨壮观的牌坊之下,想那孔氏女子出嫁十年,新寡之年芳龄当不足三十,正好一个花容月貌的青春年华,不知这一热丧女子面对孔门娘家猎猎而至的浩大送殡队伍时当是一个什么心情,亦不知她当初向自己做为衍圣公的侄子提出“我死后你怎么办?”这句话时,又是一个什么心情?有道是人生易老,尤其女人,大好年华独守深宅大院,纵锦衣玉食,吃穿不愁,该是怎样寂寥、惨淡的后半生?
    是的,人们眼里看到的,她清白无暇地活过来了,于孔门朱门都门楣增光,堪称节孝。其实自从丈夫殡天的那个时辰,她已经虽生犹死,活着的只是她的躯壳罢了,一日三餐,她活在一个节字里,三茶六饭,她喂饱是那分分钟里向死的日子。
    人生从来都是一场得与失的竟赛,与那得者,是太多的实惠,而这实惠最终也要有一个失去等在前头。而这失呢?虽到了末了,与那得者也是一样,却是相比较由得而失而言,有着太多的轻飘与空白,因其间失了跌宕起伏……就像是一座山,再怎么样的高度最终还是要走向平川,却是曾经有过的起伏,永远刻在心上的,是一个生命的高度,虽然由高到低是更加深重的失落,却较与那一直的平坦,丰厚多了,也满足多了。
    人生活的不是空白,而就是这个丰厚。滚滚红尘之中,宝马雕车香满路是丰厚,打起黄莺儿莫让枝上啼是丰厚,行乞路野是丰厚,甚至沿街叫卖,或者倚门卖唱,都是一个丰厚,独独让人怜惜的,便是这深宅大院以内,独守空阁的这一盏孤灯,有谁知牌坊下的这一个女子,春夏秋冬多少夜晚,她将手上那一串串铜钱散了又捡,捡了又散,如此轮回,来打发没完没了的春花秋月,冬晨夏晚,直到淡了红颜,白了头发,干了油灯……半生半世,她活在时间的流水之下,让一点一滴的岁月深深掩埋了她!如果牌坊下的女子灵魂有知,我亦不知她该为这牌坊感到荣耀还是悲哀,这情景这景,让我不禁想起女诗人舒婷的一个名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单县街头,我看见的,是那一幢幢高大精美的石雕牌坊,看不见的,是那一颗颗深埋在岁月褶皱里倍受碾压的女人之心。
    

(责任编辑:刘嵩岳)

刘嵩岳

相关新闻

单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