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单县新闻

乡村文明行:单县文明新风叩开农家门

来源:大众网菏泽频道   作者:刘厚珉   2014-09-23 16:21:00

  大众网菏泽9月23日讯(通讯员 刘厚珉)近日,单县张集镇马桥村村民朱启金家门口,几位老人热聊当年“马桥战役”民族英雄李贞乾打日寇的故事,一群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在洁净的环境里,讲红色抗日故事,意义不一般。”村民王守英说。

  “一样”的村“不一样”的村

  张集镇刘庄村依水而居,一条大道跨河而入,光洁路面,绿树花草,一模一样的小别墅,满墙的传统文化图画,文图并茂的“四德”榜,文体广场,文艺大舞台,即将竣工的道德大讲堂,同单县文明乡村似乎“一样”,但又让笔者觉得“不一样”。“一早一晚,在广场上唱歌跳舞的有近百人,大家玩得很开心!”村民张汝京说。

  照着刘庄村干净利落的“模样”,张集镇乡村文明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行动。从马桥经邢庄、徐路口到三官庙,一路穿行十几个村庄,笔者皆未见到柴禾草堆、旧砖破砾、坑洼泥窝。驻车徐路口村中心街,镇干部刘超正和十几名干部群众清扫杨树叶。他说,秋收到来,为“堵住”庄稼秸秆“进村”,每个村都腾出了空闲宅基,集中存放秸秆柴草。来到三官庙村,村民幸福院和文化广场正在建设。“这是目前最高标准的民生工程,也是全镇示范的文明乡村建设项目。”镇党委书记刘继君说。

  “一个人”的村“一群人”的村

  万道展是郭村镇万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改变乡村环境面貌是其上任后承办的“头等大事”。他向“走出去”的能人发出“爱家乡”倡议书,一次募捐28万元,全部用于筑路修桥、环卫保洁。万庄村朝南10公里是翟楼村。笔者一进村就碰到两群人,一群是义务保洁的男女老幼,一群是自愿为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的捐款者。92岁女寿星王万氏不甘示弱,每天把自家门口收拾得利利落落。老人说:“只要我能动弹,就不麻烦大伙。”

  党支部书记翟凤龙第一个为“美丽村庄”捐款2000元,乡村教师王庚玉、蔡锋跟着各捐资500元,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采访当日,该村获赠文明乡村建设善款1.7万元。“一个人的力量看似微弱,却释放出不可小觑的正能量,乡村美化的是‘外貌’,反映却是美好的‘内涵’。”郭村镇党委书记张剑说。

  一个人的行为一个村的榜样

  杨楼镇尤庄村表彰会上,44名村民荣获“好婆婆”、“好儿子”、“好媳妇”、“好邻居”称号。“文明表扬的是身边人、评选的是身边事,极富影响力和感召力。”村党支部书记李茂东说。善行义举的影响力日臻显现。这与单县“巧”设“四德”榜密不可分。该县文明乡村“榜”有千秋,杜绝雷同。浮岗镇孟杨庄村的“四德”榜重点标榜的是孝老爱亲的典型。村党支部书记解兴林解释说:“我们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多,婆媳、妯娌相处和谐,能对乡村文明行动产生很大的推动力,因此评选‘孝老爱亲’模范尤为重要。”

  终兴镇曹店村的“四德”榜凸显的是善人善举。去年以来,该村群众义务赡养百名留守、空巢老人,爱心者所捐款捐物均写上了“四德”榜,排在首位的是京城成就事业的本村村民李先航,累计捐款40万元。同属终兴镇的朱双楼村,修桥补路、爱护环境的典型事迹被“市道德模范”朱启舜编写上墙。“‘四德’榜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文明乡村建设需要什么,就针对性地倡树什么,让‘四德’榜为乡村文明行动释放正能量。”县文明办主任鲁增敬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强

相关新闻

单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